9月SEM讀書會的會後心得|閒聊
- 秉樸 吳
- 2022年9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3月11日

(圖片來源:TISHI臉書社團)
之所以知道SEM印象中是從podcast「火箭隊的議員」聽到的,當時主持人Rex被邀請到SEM的讀書會上分享他在美國物理治療相關的環境,因此就讓我發現原來網路上有個運動醫學相關的臉書社團,後來又出現了一個似乎是從SEM延伸出去一個較有組織的台灣跨領域運動健康協會,原本這些讀書會是可以免費參加的,不過從今年暑假後開始好像就開始因為跟TISHI合作(其實TISHI一大部分的人就是SEM的)Anyway現在就是要有TISHI會員或是額外付費才能參加這次的讀書會啦。
廢話了這麼多馬上介紹一下這次的講師名單,有兩位物理治療師(且同時都有肌力與體能教練的證照)徐信寰與陳曉謙前輩,接著是同時是營養師也是私人體能教練的吳皓宇前輩。
那麼在上面的圖片都有介紹他們的主題了,接著就進入到演講內容的大綱了。
首先,徐信寰物理治療師的隨隊經驗與大部分不管是爲國手或是職業球隊服務的不同,在他的演講內容中提到了職業球員和業餘球員在訓練的時間、課表、訓練目標以及受傷類型的差異性,也有點到他後來是如何跟教練們討論訓練內容,並加入一些預防傷害的一些熱身(例如專一性的動態暖身等等),展現他自己的專業,必且製作受傷的計數表,發現在有他的介入之後,在受傷人數的數字上有看到些微的下調。
接著是Howard吳皓宇營養師介紹了他是如何對於個案進行評估、建檔、測試檢查確定是否需要轉介,以及之後的訓練內容是如何規劃且階段性的目標是什麼。
最後是陳曉謙前輩的隨隊防護分享,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前輩在這次的分享幾乎沒有提到隨隊防護專業的事情,而是運動防護以外的事,比如說要如何用英文跟大會說明為何台灣在國際比賽需要用會旗、或是可能因為教練的英文能力不好,必須要幫忙去開教練會議等等的「雜事」畢竟某些小比賽(如某些田徑錦標賽)協會不一定會有派領隊去,而也許在整個團隊裡,你就是英文能力或是醫療背景最充足的,因此選手有什麼醫療或是「娛樂」需求可能都會找上你,因此不要太快展露自己專業以外的事情比較好,以免之後被「雜事」給耽誤了自己在專業方面的業務。
總結來說,這次的活動讓我學到很多實務面的知識,以及在自己專業以外,你必須還要學會任何可能會遇到的狀況該怎麼處理,雖然不用太快展露出來這方面的能力,但至少在緊急的時刻,你不會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而整個人慌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