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結束!職業棒球隊實習都在做什麼呢?|杯尼日記
- 秉樸 吳
- 4月13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36週的臨床實習終於結束了,最後一站杯尼來到味全龍職業棒球隊實習,這次就來跟大家分享在職業棒球隊中運科的實際運用以及實習中主要的學習內容與心得!
實習簡介
首先,我參與實習的時間是從今年的1/6~4/4,這段期間包含了休賽季的重訓營,開季前的春訓,以及二軍開季的第一週。也算時完整的看到球隊在所有不同的時間的狀態。雖然在復健安排上不太會因為球季狀態而有所影響(頂多只有快開季時對於一軍球員在推進度上會更加快速一點),不過復健名單上數量確實會隨著不同球隊狀態會影響傷兵的多寡,特別是在春訓階段,專項訓練量與強度都相對較高(也就是總量最高),加上這段期間也是許多球員想要拼上一軍的最後階段,在心態上最積極,卻也因此容易出現「忍痛練習」或是「忍痛不說」的情況發生(與其說是忍,也有可能不了解自己身體已經在過度負荷的狀況)。
在球隊中我們與運動防護員都算是復健組的成員,在工作內容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主要包含:選手恢復、復健進度以及隨隊盯場。選手恢復指的是在選手練習前後的伸展與肌肉活化;復健進度則是針對傷病名單的成員安排復健課表並指導或是監督球員執行;隨隊盯場則是選手在練習或是比賽中我們需要在一旁盯場,當球員受傷時再做進一步的衝場或是判斷處理。除了上述三點之外,我們在春訓前、開季前以及上半季結束都會做關節角度測量並追蹤。
隨隊人員的一天
在重訓營時,我們每天大約早上7:00到球場(春訓、開季則是早上6:30),先將今天需要練習的場地附近設置好防護包、水桶等等,接下來就在防護室裡幫選手作治療或是活化,在大多的情況下,由於棒球隊的選手數量其實不少(一、二軍共70多人),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需要將效率發揮到最大,大多的疲勞或是緊繃我們都會鼓勵選手使用儀器或是自主運動來改善這些問題,徒手治療大多是針對有「疼痛」的選手來做更詳細的評估與介入。大約8:10分左右,我們就會到球場外野區擺放復健組傳接球的角錐(當作距離標記),讓復健組的選手進行傳接球訓練,這個時間點也會請投手教練來協助調整選手的投球動作。
接下來就是大隊的訓練時間,復健組的大家就會到各訓練場地(主球場、副球場、打擊訓練區等)看選手訓練或是在防護室協助傷病做復健訓練,直到訓練結束後再返回防護室協助選手恢復與治療。在所有選手都治療結束之後,大家會開會確認所有復健組選手們今天練習的狀況並更新明天的復健進度。每天待在球場的時間大約都有10~12個小時左右,雖然真正執行專業相關的內容(治療、帶運動)可能就短短的2~3小時。至於比賽日的部分則是平日練習結束後接著比賽,比賽結束後會統一在球隊防護室完成恢復、治療,再開會下班。這也是味全龍球隊跟其他職業球隊較不一樣的地方,不會讓防護員下班還要到球員房間治療。
運科器材輔助
在味全龍實習的階段中,在運科設備也看到不少,包含了專項相關的Rapsodo(追蹤棒球球速、轉速、轉軸等相關數據)、Trackman(輔助判斷球體軌跡的雷達系統)之外,肌力與體能部門主要是和VALD合作,器材包含力板、Nordboard(腿後肌力測試儀)與Dynamo(多功能測力計),監控數據包含RSI(Reactive strength index,監測跳躍的能力之一,代表的是觸地每秒能夠帶給你跳躍的高度),Peak power(最高功率)等等,監測數據有趣的是,我們較不會像在醫院用患側與對側的不對稱性來做控制,主要會與開季前(或是健康狀況時)該側所測試的表現當作基準值(Baseline data)來當作未來回場的參考依據之一。
而復健部門對於上肢術後的選手(主要是Tommy John手術)會使用Driveline機構的Pulse,來監測揮臂速度(Arm speed)與急性慢性負荷比例(Acute Chronic Workload Ratio)來當作回場負荷監控的標準之一。有了這些數據對我們的影響是:更能客觀的控制選手的負荷,降低受傷的風險。

運科介入與實際應用的化學效應與盲點
由於台灣職業棒球運科儀器的介入也是這幾年才慢慢融入到球隊當中,因此在執行方面上有時也會遇到與教練意見相左的狀況發生,也因此我們在復健選手訓練量的控制上還是會保持一定的彈性,例如在傳接球的顆數上會抓正負15顆的範圍讓無論是選手找到投球的「感覺」,又或是讓教練調整選手動作。有了儀器的介入下,我們的工作內容一部分是要提醒選手揮臂速度上的控制以及目前的球數,不過也常會遇到選手不太能控制揮臂速度又或是發生「手沒出力但揮臂速度還是超過」的狀況。
這也是未來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這也讓我了解到研究上所支持的與實際執行有時還是會有互相衝突的地方,而做出調整又可能影響原本降低風險模型的實際作用(更多不確定性),這也讓我思考,假設不是完全的按照研究做出來的模型執行,那這樣的執行是否還具意義?我們是否應該只做保持彈性的復健漸進式計畫,並且在受傷發生時能夠針對問題處理。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邊,接下來杯尼要好好準備國考,希望能一次過關!
”以上純屬個人心得分享,非醫療或訓練相關建議“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追蹤我的粉專:
Comments